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9年第10期
编号:13384854
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观察(1)
http://www.100md.com 2019年4月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第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患者就诊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前45例患者分入单一组,后45例患者分入联合组。单一组施加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特布他林和糖皮质激素+特布他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单一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PaO2動脉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PaCO2为(57.35±2.48)mm Hg,低于单一组,PaO2为(75.71±4.52)mm Hg,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EV1、FVC、FEV1/FVC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联合组患者FEV1、FVC、FEV1/FVC分别为(2.25±0.52)L、(4.00±0.69)L、(72.60±4.42)%,均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动脉血气,提高患者肺功能,能取得理想疗效,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特布他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0.0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0-0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多发于老年人群体的常见呼吸科疾病,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病理特征为主,患者临床表现有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喘息等,治疗不及时患者容易并发呼吸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临床中,常用抗生素治疗,但实际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次研究选取90例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探究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90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诊断标准,处于急性加重期,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其他严重肺部疾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存在过敏反应。根据患者就诊前后顺序进行分组,将前45例患者分入单一组,后45例患者分入联合组。单一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0.21±1.25)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3~14年,平均(6.11±2.01)年;基础疾病:慢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分别为10、15、20例。联合组中,男26例、女19例;年龄46~76岁,平均(60.15±1.3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程3~13年,平均(6.01±2.00)年;基础疾病:慢性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分别为10、14、21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获得笔者所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包括抗感染、止咳、平喘、化痰等。在此基础上给予单一组患者特布他林治疗,选取特布他林[生产企业:AstraZeneca AB(瑞典),批准文号:H20140108]1 ml实施雾化吸入,2次/d,持续时间15~20 min/次,持续治疗7 d。

    给予联合组患者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药物治疗,特布他林用法用量同单一组,糖皮质激素选取丙酸氟替卡松(生产企业:GlaxoSmithKline Australia Ltd.批准文号:H20080282),面罩吸入100 μg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1次/d,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分为3个等级,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如哮喘、呼吸困难等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如哮喘、呼吸困难等有所改善,肺功能明显恢复;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无好转或有恶化,临床症状如哮喘、呼吸困难等未改善。总有效=显效+有效。(2)动脉血气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情况,包括PaCO2、PaO2。(3)肺功能指标。治疗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第一秒最大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动脉血气指标,肺功能指标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等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单一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aCO2、PaO2动脉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PaO2动脉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PaCO2低于单一组,PaO2高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http://www.100md.com(张亮)
1 2下一页